在留言處留言「我連署支持:重啟蔣介石銅像公投 刻不容緩」完成連署。
根據校方現行規定,本平台任意議題留言超過1.67%連署,負責單位要依相關行政程序審議。
提案說明:
各位中山大學的師長、校友、在校生們大家好,中山大學銅像公投已於 4/20 公布結果,校方不僅不願意正面面對學生、教授與員工所提出關於公投決策方式的質疑,更企圖以「校務會議已經通過」為由,拒絕重新針對有瑕疵的公投內容、計票方式等,進行通盤性檢討與改善。因此,期望透過全體連署的方式,呼籲中山大學校方在調整公投內容與計票規則後,重新啟動公投。還給中山大學一個公平、公正的公投,也希望可以達到如[公投新聞稿]所述,將「全國大專院校以公投方式決定銅像如何處理的首例」,調整得更具可供「其他學校參考」之價值。
從籌備到公投結束,針對中山大學銅像公投計票方式與投票選項的疑慮,從未曾間斷。以下針對本次銅像公投之程序瑕疵提出**三大**質疑:
以三個選項作為公投選項
校方根據銅委會決議以「留在原地、移至校內其他地方、移至校外其他地方」,作為決定銅像去留的公投選項;該不平衡的選項設計,不僅有誘導投票的嫌疑,更顯示學校躁進地希望透過一次公投,解決「搬與不搬」和「搬去哪裡」的問題。在沒有二分且選項沒有相互獨立的公投下,不僅難以理解師生的真實想法,更形成阿羅悖論*(Arrow Paradox),進而損害公投試圖「達成共識、理解民意」之根本精神。
設計選項並非相互獨立,公投結果得以相加計算票數
接續上述所示,在三個選項設計下,公投設計有意地將選項結果進行相加。以孫中山銅像投票結果為例:校方將搬到校內其他地方的票數與搬到校外其他地方之票數逕行相加,與留在原地的選項進行比較;而蔣介石銅像之投票結果,同孫中山之計算方式。校方計算方式為先將「搬到校內」、「搬到校外」相加,並與「留在原地」進行比較;而後二度將「留在原地」、「搬到校內」相加與「搬到校外」進行雙重比較,除了顯示本次公投設計上的荒唐與失序,更無視師生投票的自主,擅自將選票進行多次相加與比較。如此匪夷所思的公投制度,值得大眾重新調整與思考。
忽視質疑聲浪,製造太平假象
針對公投的質疑聲浪,並非公投結束後才開始。打從公投籌備期間,與校方合作的前執行平台iConcern就已針對選項設計和計算方式提出多次質疑;然而校方利用與執行平台的權力和資訊不對等,將投票選項與決策方式在校務會議中藉由學生代表所提出之「臨時動議」為由,擅自通過備受質疑的規則與選項。即使到後期執行平台退出、公投開始之際,師生提出異議之聲浪亦層出不窮;但卻一再選擇忽視,不僅不見校方針對疑義進行說明,更於新聞稿上載註:「網路上不時有激烈的交鋒,但都能秉持理直氣和、相互尊重之態度。」企圖塑造師生積極討論公投之現象,卻忽視討論內容之本質,如此心態令人遺憾。
綜合上述所列,此次中山大學銅像公投,是一漏洞百出且失焦的公投。不僅侵害了師生的權益,更企圖以公投之名包裹校方偏頗價值。故希望透過提出重啟公投,以保障師生表達意見、參與公共事務的最基本人權,更可展現校方希望作為全國典範的決心和積極作為。
提案建議:
選項:
1. 您認為圖書館前的蔣介石銅像應該留置原地或搬離原地?
A. 留置原地
B. 搬離原地
計票方式::
1. 採絕對多數決,任一選項超過有效票數之半數(50%)者獲選。
2. 若兩個選項皆圈選即為廢票,若廢票數量多於獲選數量,此次公投無效。
3. 無投票門檻設計。
4. 投票資格為在校師生與員工。
規則:
1. 在宣傳公投上不得設計誘導投票之選項及標語。
2. 此公投規則與選項設計,必須經由校務會議「正式提案」通過,不得以「學務處工作會報」、「臨時動議提案」等為名。
3. 執行平台必須列席決策會議,方能現場針對技術細節與公投過程進行討論與發言。
4. 詳細未盡之事宜,必須經由決策單位與執行團隊共同討論,並產生「共識」,方能執行。
提案結語:
轉型正義、公平正義與程序正義,是全體公民都應謹守之價值,任一偏廢則會造成偏頗,更甚者產生撕裂族群的不可挽回結果。期望校方於意識該公投為不公平正義之瑕疵決策後,積極進行改善與調整。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期許中山大學能重啟一公平公正的公投,進而實行轉型正義;不僅能矯正視聽,更可將如此價值發揚光大,讓中山大學的銅像公投,作為臺灣大學自治與民主之優良典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