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大學,中山夠大;成為風景名勝,西子灣夠大,;但身為台灣的子民,我們的心胸夠大嗎?
拆了銅像,然後呢? 中山還能留給大家什麼意象?台大有傅鐘,成大有榕園,中山呢?難道只剩蘿蔔坑?來到中山參訪,攝影取景最有代表性的,捨棄銅像外還有哪?
政治取向,或有學生、師長個人意圖傾向,但不應該是學校該考慮的事;去蔣化也野火燎原般燒了近10年,砍了成千上百個銅像,社會有因此更和諧?更進步嗎?既然沒有,那關銅像什麼事?逢年過節不要再讓獻花了吧,何苦再撩起族群的傷痛,再讓議題發酵?
就活動空間而言,中山夠大,有心要辦活動,哪裡不是場地,何必一定要那幾尺地?
學生生涯晃眼四年也就過了,捱著行囊離開了,一如西子灣海風般瀟灑,然銅像矗立在那確已有三、四十年寒暑,你是過客,而他呢?
可以的話,可否讓他繼續站在那,一如他的過往?
~ 來自82級的一位校友